按:这是小林应POCO网特约所做的摄影师专辑:小林[用LOMO的方式记录生活的感动]而写的文字。
原文链接:http://photo.poco.cn/special/week/lensmen/xiaolin/
是小林近期对摄影的探索和思考,有空的话请多多批评指导!
小林,七十年代生人,兴趣颇多,国画、书法、漫画、写作、设计,想起哪样玩那样,可惜没有一样能够快速致富的。还喜爱钓鱼、阅读、电影等等,都是消磨青春的玩艺。02年开始玩耍照相,现在使用相机是过时已久的佳能300d数码单反,二手副厂破旧镜头两个,适马的18-50mm 2.8和腾龙SP90mm微距,没有长焦,也不打算上长焦,因为不会用。
拍起照来无非是记录一些生活的点滴和旅途的感动,因为天性淡泊,不太喜欢摆拍美女的刻意,也不喜欢拍摄风光大片获奖出名,最经常干的事情是一机一镜头,在街头游走,记录一些平常的瞬间,因此每因出差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最感兴趣不是旅游景点,而是老旧城区,可能是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老城区才是一个城市的精魂所在吧。就算是自费旅游,也经常是找一条无名的古村或偏僻的小海岛静静住着,钓鱼拍照,看日出日落。
拍照这行当易学难精,很快遭遇水平的瓶颈,怎么拍怎么不顺手,拍出来的片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尽管暴光准确、构图完美、色彩和谐,可是总是觉得缺少了许多自己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片子拍出来和别人拍的并无不同。
于是很烦恼了一阵子,这时LOMO开始盛行,一看大为吸引,LOMO的特点是拍摄随心所欲,内容构图都不拘一格,浓烈的色彩因为偏色而制造出一种环境陌生感,情感和氛围的流露强烈。
LOMO看多了之后,也发现了它的局限性,由于拍摄方式过分随意而使得观看的记忆难以久留,看多了难免乏味,同时情绪的流露大多数都是颓废忧郁的,似乎生活的情感只剩下单一的一种,更有许多人用数码照片PS后制造LOMO感,往往由于色彩调得过分强烈而使画面层次尽失,产生的情感往往更为颓废,连最引人的那一丝忧郁也丧失无几。
然后又看了许多保丽莱的照片,细腻的层次,恬淡的色彩,大量空镜头的使用也是制造情绪的良好方式,让我为之深深的着迷。
突发奇想,是否能把LOMO的情绪表达和氛围控制,用到普通的摄影上呢?这样,既可以发挥传统纪实摄影言之有物的长处,又能吸收LOMO的影调和氛围特长,使得照片流露出来淡淡的诗意和画意。同时也使得情绪的表达不止一种,而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而改变,毕竟生活中的感觉总是丰富多彩的。
于是试验起来,直到今天,成败未知。
此后,拍摄的时候,增加了对空镜头的使用,刻意不把画面拍实,增加观众对拍摄之外的悬念和想象,记得有个大师说过:“关键是怎么拍,而不是拍什么”。深以为然,这个世界太多美丽而不为人们留意的角落,需要摄影师认真的慢慢的发现,一旦发现这个道理,以前走到天涯也感到无处可拍的感觉消失了,拿起相机,就从家门口拍起,到处都是题材。
重新找到了畅快的拍照感觉,不再刻意等待光影的转移,晴天拍拍阳光下的旧墙,雨天拍拍滴水的屋檐,阴天拍拍落下的花朵,雾天拍拍忧郁的大树。生活中的许多平常细节,一旦赋予了感情,就会呈现美丽的诗意。其实拍照是很主观的行为,这方面,我向来推崇道家和禅宗的“大道无形”和“本来无一物”的精神境界。
对于拍摄,后期的处理的不过是烘托和渲染,试图使用后期来改变照片的本质常常被我认为是本末倒置。
每张照片在快门按下的刹那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照片本身具有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后期更好表达出来,近期的处理习惯,刻意制造出一种胶片感,色调有些LOMO的偏色感,往往还有强烈的后期制造的暗角效果。偏色和暗角只不过是衬托气氛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每一种情绪都适宜使用。
制造LOMO感照片的方法网络上有许多现成的教程和Action下载,并不困难,这里就不罗嗦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到处都有。
在后期的处理中,色调方面,过度的色彩对比是使人厌倦而反感的,因此我经常是降低而不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并且尽力保留大量的细节,尤其是视觉焦点部分的细节,让人觉得画面言之有物,这一点尤其重要。
有时也会刻意制造一些画面质感,这一点也不难办到,只要在网上找一些合适的底纹素材或者找一堵纹理丰富的旧墙拍下来,再叠加到画面上,适当增减,即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所有后期的处理不过是美食的味精,食物本身不够美味,过多的加入味精只会使人舌麻口干。花在后期的时间可能很多,但肯定不是决定性的一环,相比之下,我觉得挑选和排列照片更为考验一个拍照者的水平。
选择照片几乎是每一个作者的最大难题,在一大片照片中选出一张或几张,并做适当的排列,使之更符合视觉流程和具备完美的叙事性或抒情性,往往能充分看出一个摄影者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拍出一张好照片并不困难,熟练底掌握数码后期工具也并不困难,知道哪张是好照片并使它能完美的呈现,我以为是玩拍照最困难也最有挑战的后期工作。
曾经有人在摄影展上打听作者拍摄的光圈大小和快门时间,作者说,“这张照片的快门时间是四十年又二百五十分之一秒“。确实,一张照片被随手按下的刹那已经有一个大脑准备了许多年,在底片或CCD上形成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图像,还是作者所有阅历和观点的折现,这样的图像,才能算是优秀的作品,这就是我对拍照这种玩艺的一个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