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走
摄影 出版 绘画 文字

章渡:江南千尺栋
小林原创作品,发表于2005/10/21
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谢谢

  2005年的暮春,我独自一人动身从合肥出发去皖南,这是我旅程上的第三站——泾县章渡镇。

  我对章渡的了解源于互联网上一张模糊不清照片,和一段不超过200字的介绍,此外,再无其它资料,那张黑白照片上有一条小河,小河边有一排吊脚木楼,因此被称呼为“江南千条腿”或“江南千尺栋”;此外在明清鼎盛年间,章渡是泾县(!)的第二大码头,此外,再无其它任何资料,这让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于是我在画地图的时候,特别安排了在章渡住一晚。

  我对章渡的认识经历了“期待-后悔-不后悔”三个阶段,从查济到章渡的路不好走,需要转车之后再徒步,而且我从下午两点出发,晚上的吃住还没有着落,对章渡却是一无所知,没有任何攻略。破旧的中巴走到半路还坏了,淳朴的皖南村民纷纷来帮忙推车,还好,最后车子顺利启动了,然后到了一个桥,我下车,开始了徒步一公里去章渡镇,背着开始觉得不重后来觉得很重的行李,在午后的烈日里徒步去一个一无所知也不认识任何人的偏僻小镇,老实说,在那一刹那,我后悔了。

  幸好,我的后悔没有持续多久,进入章渡镇的时候一条大狗狂叫着欢迎了我,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很热情的带我去找旅馆,章渡镇比我想象的还要小,镇上有两间旅馆,价钱分别为8元一间房和20元一间房,我权衡之下,选了20元的那间,后来旅馆的老板娘在我拍照回来天色昏黑饥肠辘辘之后做了鸡蛋汤和笋炒肉,那一顿鲜美无比。

  这里没有游客,也没有旅游业,当然谈不上什么保护,与外界唯一的交通是每天两班路过的中巴村,但是我后来觉得,这是我这次徽州之旅印象最难忘、感觉最好的一个地方,不为什么,只为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现代徽州。


第一幅 在徒步进入章渡的路上,油菜花田都结下了籽


第二幅 田间,有清幽的小溪


第三幅 普通的小河潭


第四幅 我进入章渡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成排的河边的房子吸引我到达这里


第五幅 我在小旅馆里歇过气来之后,到镇上闲走,母鸡们也在镇上闲走


第六幅 文革时,木雕们被削去了面部,也许木雕太多了,红卫兵们没空全部铲掉,只好每个木雕来一凿子完事


第七幅 老街,理发店


第八幅 在明清时期,这里繁华如市,人来人往,码头带来了货物和商人,他们在这里争论、交易、发财、破产;如此种种,都是往事了


第九幅 如今的老街很平静


第十幅 年轻力壮地人都出外谋生了,留守着一些老人和孩子


第十一幅 他们对出外的人充满了期待和思念


第十二幅 其实,外面的世界的苦痛,他们也许是知道的吧,但是,还是要出去的


第十三幅


第十四幅


第十五幅 旧门上一张发白的春联上的文字让我心酸,上面写着:思父蜡尽情无尽,望母春到人未到


第十六幅 镇上的孩子,他们长大会怎样?美好人生是否在等待他们?


第十七幅 老街上,淳朴的人们


第十八幅 一只猫悄悄走过青石板路,天色已黄昏


第十九幅


第二十幅 老街紧邻着河水,往外看,夕阳里有放牧的牛


第二十一幅 江南千尺栋


第二十二幅 河水清澈寒冷端急,站在水里凉嗖嗖的,感觉很舒服


第二十三幅 房子也让我很喜欢,因为这里从未因旅游而修过


第二十四幅 我在乱石滩上坐了下来,享受着难得的一刻,太阳慢慢下山了,人们在随便劳作嬉笑,我把相机和三角架随意放在一边,不必担心有人抢走


第二十五幅 据说,在最繁荣的时候,千尺栋上灯火通明,繁华如梦,我等了许久,天色越来越暗了,只有孤灯一两盏慢慢的亮了,繁华不再,人们都到外面的世界去了,我的心里不禁有些凄凉


第二十六幅 章渡让我想起我的故乡,还有千千万万普通的农村,没有人离开农村会想着再回去,他们只会想念它,梦想着有一天衣锦还乡。但章渡的河流很慷慨,它每天默默的流,送走很多很多人


第二十七幅 清晨,我又来到了河边


第二十八幅 一个美丽的清晨


第二十九幅 远处,一树盛开的梨花


第三十幅 老街,光影


第三十一幅 沐浴在朝阳里的小狗和浣衣归来的少女


第三十二幅 小客栈的老木凳上,有一只朝生而暮死蜉蝣在做短暂停留,在那个清晨,我与那只蜉蝣默默对视,准备离开章渡


[TOP]    

主页 |  关于小林 | 邮箱 | 微博 | 微信  | 粤ICP备14046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