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景因人物而生动
小林原创作品,发表于2009/11/13
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谢谢

 

 

  在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中,人物一直是山水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唐宋以降的中国山水画里,峰峦、林木、云水等自然景观是画面的主体,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比重。而点景人物往往只是穿插点缀其间,形体很小,但是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小的人物往往成为画面的关注点和重点所在,它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寄托、现实生活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从美学的意义上看,点景人物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助于自然美的形象的充分刻画,有助于山水构图美的位置经营,又有助于展示自然领域里人的主题,有助于表现人和自然的融洽关系。使画面更富于意境的空灵。

  在风景摄影里,人物的出现往往也具备同样的意义,风景中人物或人活动的痕迹往往成为画面的中心,也寄托着拍摄者的观点、情绪和价值取向。本文将重点讲述风景中人物拍摄的技巧和方法。

 

人物应当是画面的视觉重心
  在拍摄时,首先要考虑人物的位置,使得风景成为烘托画面情绪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呈现。反映的是摄影师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赞美或谴责,对自然的共鸣,仿佛在风景的背景下上演一出活生生的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与情感思维状态的多幕剧,因此在取景构图时,应尽量营造舞台感,使得画面有一种戏剧化的倾向,才能耐人寻味,精致耐看。


 

人物在风景摄影中的比重
  人物虽然是画面重心,但是主体不宜过大,否则就成了环境人像了。我们主要表达的还是对风景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在安排的人物的时候应该尽量越小越好,往往会处理成剪影效果,人物的样貌神态往往也因此被忽略,从而使得观者可以产生代入感,如“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微小的人物需要被突出才能成为画面的主角,因此人物周围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繁复杂乱的景物,如深色的人物周围背景应尽量浅淡和单纯,以突出人物的形状和动态,反之,浅色的人物周围背景应尽量选取深色的背景,道理同一。

 

 

风景中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虽然拍摄的主体是风景,但是由于我们突出了风景中人物的作用,因此人物的行为、动作和情绪也往往会影响画面氛围的表达。在拍摄中,人物往往是不停移动和变化的,我们往往可以选取一个场景,耐心等候,等到人物有恰当的动作和位置时及时按下快门,这也是纪实摄影里的常用的拍摄手法。
  有时人物会有很精彩的瞬间,这时我们要及时迅速调整构图,精确捕捉,这要求我们拍摄时要时时留意场景的变化,专心致志,经常不能死等,要在景物的不停变化时寻找最恰当的时机。
  遇到好的场景,也可以让同伴即兴扮演剧中人的角色,达到完美操控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拍摄办法,这也是如今非常盛行的观念摄影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有人的风景的构图与画幅
  在拍摄有人物的风景的时候,景物的构图安排应围绕人物开展,尽量使得观者的视线汇聚到人物身上,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因此往往开阔的地平线、不断重复的细节或者富有韵律感的曲线构图往往更易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感受,也使得画面耐看。
  在画幅方面,我们也不妨突破传统135画幅的3:2格局,使用宽画幅、方画幅、圆形或扇形画幅,使得画面出现新鲜感,更加饶有中国意味,也是突破传统风光摄影的一些好的尝试手法。

风景摄影与风光摄影的区别
  风光摄影是中国摄影者最喜欢的题材,据说爱好者有数千万之多,实为世界之最。但是放眼全球摄影的视野,并无风光摄影一说,只有风景摄影(或称景观摄影)这个概念,风景摄影往往更着眼于自然环境中人的活动痕迹,景观背后折射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活动,还有由此折射的社会变迁、环境变化、政治经济现实等等内容。
  许多喜欢拍摄风光的国人,往往易于陷入纯摄影的光影效果和完美构图的陷阱,拍摄范畴狭窄撞车,拍摄的风光美则美矣,但往往会千人一面,意境和摄影语言雷同,难以展现鲜明的个性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观念,吸取的国外风景摄影的优势和长处,再上溯中国传统山水中,“外师造化”及“内得心源”的物我统一的艺术追求,也许能创造出别具一格而又耐人寻味的新的中国式的风景摄影。

 

  拍于长春去长白山的旅游大巴上,隔着车窗拍摄飞速掠过的风景为长途的旅行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车上拍照时,如果光线允许,我一般习惯设为快门优先,手动对焦到8米左右的超焦距不变,如果光线稳定,我甚至会用M档手动设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目的就是保证飞驰的景物有足够的清晰度。同时手动对焦和设定M档,可以免去测光和对焦的步骤,从而把精力集中在捕捉瞬间和构图上面。
  车上拍摄能得到漂亮的影像相当不易,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力求达到手指快于大脑的下意识拍摄,对于飞掠的景致,大脑还没反应过来,手指已经按下快门,往往会得到不少意外的惊喜,这也是我在旅途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拍摄于冬天的家乡,发现田野里的一片菜地的栏杆造型很有美感,正好有一位乡间的小姑娘正在忙碌的摘菜,于是蹲下取好构图耐心的等候,等到小姑娘在恰当的位置,恰当的动作和情绪下,轻轻按下快门。
  摄影之所以为主观的,只因为快门开合的那个瞬间,往往经过拍摄者的进行选择,照片成为了时间的切片,反应了客观现实,却又带有摄影者的强烈主观情感。



 

   拍摄于湖南衡阳,一段被废弃的铁路。
  一直对内地的三线城市情有独钟,这些城市安静、怀旧,由于经济发展不是太快,城市里往往带有无尽时光逝去的痕迹,人们的生活也和先进发达的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铁路上生满了郁郁葱葱的芳草,一直延伸到空旷的远方,旁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旧居民楼,一位沉默的中年男人,慢慢沿着铁路走向远方,如同大多数人的人生之路。
  这张照片没有特别什么拍摄技巧,故意把人物置于画面正中的反构图,是为了突出人物背影里暗含的情绪。懂的控制画面的氛围和情绪,有时不需要太多光影和构图技巧,也能使照片耐看感人。


 

  2009年正月,广东湛江的海边,这片海岸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再熟悉不过的了,在这片沙滩上有过我的喜悦,哀伤,希冀,困惑,伤感,照片中的人虽然不是我,但是我好像在拍摄自己。
  对于照片的好坏,我只有一个标准,能感动自己的照片,才能感动别人。



 

  拍摄于湖南株洲的湘江之畔,湘江是一条给人有神秘感的河流,在静谧的阴天里更是如此,像中国大多数城市,这里也在拓荒大肆开发,有一位略带神秘的女子在河边发呆,使得场景产生了些许的悬念,仿佛过去和未来的一次短暂对话。
  这张照片我自己喜欢的理由,一是风景里出现了现代建设的场景,而且这个场景的氛围能够和人物互为烘托,不至于显得凌乱,二是我越来越发现,一张照片要说的话如果太清楚明白,不管拍的多好看,往往会令人厌倦,在照片里能制造一些悬念,让观众自行去补充和解答,往往会更有意思。


写个评论
姓名
邮箱(可不填)
评论
大家的评论
wbQsXaTc说:
大家好.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2020/1/11 6:51:10)

银色梦想说: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中肯的教程~感谢你,小林! (2012/11/26 15:29:37)

如水说:
喜欢你的照片。同样也超级喜欢你写的字。和透过你字和图缓缓流淌的心情。以及音乐。 (2011/6/25 21:49:12)

凤婆婆说:
嗯,学习了,十分有用~~ (2010/2/25 12:57:13)

罡风说:
小林的风景片很有中国山水画的韵味,人物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风景活了起来。 (2009/12/1 21:06:27)

xiaoyun说:
独道深刻的教程,谢谢小林老师。能感动自己的照片,才能感动别人。 (2009/11/23 12:44:29)

風说:
有了人物
整張照片就鮮活起來
獲益良多!! (2009/11/22 23:07:40)

刘庆说:
欣赏学习 受益匪浅 (2009/11/13 21:15:24)

seeha说:
有了人物,风景照就变成故事片了 (2009/11/13 16:26:53)

冰河说:
有关风景中间加一些人物的看法:或许很多时候在风景里加杂一些人物能起点晴作用,如你所说,这不算是纯意义的风景了。大多数时候这类片比较容易得到,但我一直在想,带有明显情绪感的片会不会显的太直白,或许如果能把这种情绪深埋在图片中,能让人不容易察觉,却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思或想法。要做到这点不容易,但我觉的这样更加有趣。 (2009/11/13 16:08:12)

冰河说:
学习了,谢谢小林的奉献精神 (2009/11/13 13:51:55)

主 页 | 关于小林 | 邮 箱
微博 @小林-数码生存 | 微信 inkcn0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