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十八梯
小林原创作品,发表于2010/10/25
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谢谢


  一条十八梯,连接着上半城和下半城,承载了几多山城的往事与风情。
  重庆这城,依山而建,两江在山下萦绕,若从高处俯视,全城宛若盆景之中,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竟无一处平地。因这地型,重庆主城自然地被划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
  山顶的城区称为上半城,山脚靠近长江边上的城区称为下半城,老重庆人从下半城上解放碑叫进城,办完事,买完东西,再从上半城沿十八梯下山回家。“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重庆的民谣,精准的浓缩了重庆市中心的交通状态。而十八梯,在没有修通公路和上下城的电梯前,是旧时连接上下半城的一条纽带和必经之路。
  十八梯在解放碑的较场口边缘,顺着陡峭的山坡,路全是用石板铺就的梯坎,这是重庆特有的风景。这上下蜿蜒、陡峭曲折的石阶路,走一段阶梯,就有一处地势相对平缓的台地歇脚,有台地就有人家;如同梯田一样,梯坎将上下半城分割成众多板块。
  十八梯有台地十八,因此而得名。
  站在山脚往上看,这条由石阶铺成的老街处处留存着岁月打磨的痕迹,并不干净的街道让整条十八梯显得朦胧,一步步石阶蜿蜒,崎岖,沿梯两侧修建的棚屋把过短的视距凝结在眼前不愿向前,陡陡的,弯弯的,活像一架搭在悬崖边上的巨型梯子,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
  有人说,没有到过老街十八梯,就没有真正看到原汁原味的老重庆,因为代表老重庆的许多城市构筑物早已失去了它的原貌,如朝天门、通远门等等。同时,十八梯也代表了重庆的“下半城”,尽管离重庆最繁华的市中心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是这里绝对与繁华无关。它几乎与重庆这座城市3000年的历史一样古老。沿着山坡鳞次栉排列的破旧的木板房,补了又补;狭窄的青石板路,光滑凹凸;人们从这里经过,听到的,是茶园里飘出的麻将声和摊贩们吆喝声;闻到的,是串串香的味道;走近它,或许能依稀寻觅匿藏在宁静中的,那厚重的,关于重庆这城的往事与旧梦。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第五幅





第六幅





第七幅





第八幅





第九幅





第十幅





第十一幅





第十二幅





第十三幅





第十四幅





第十五幅





第十六幅





第十七幅





第十八幅





第十九幅





第二十幅





第二十一幅





第二十二幅





第二十三幅





第二十四幅





第二十六幅





写个评论
姓名
邮箱(可不填)
评论
大家的评论
无名说:
我的理想是用相机去记录一些逝去或者去抒发一些情感,但是心灵却慢慢的被商家对相机的吹嘘而改变,变得是追求机械的品质,而把自己最初的理想忘记了。在缘分间我进入到这个网站,那曲目那写实的回忆闯进我的脑海里,我把心情放平静了,原来只有照片里的感情才是我梦的归处。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记起了我为什么要拿着相机去拍照。只为了心灵刹那的安静宁逸。 (2012/2/5 0:51:46)

KG.说:
小林总能在烦嚣的城市里边挖掘出这样有生活气息和味道的画面。这些几乎都成了城里被遗忘的的东西,其实跟我们的成长足迹是那样深厚。 (2011/8/28 20:12:34)

建安风骨说:
温馨、自然,温暖,令人向往。 (2011/6/27 21:12:55)

番茄说:
光看看就想回到这种地方生活,或许环境脏乱差,但内心充实无比。
和山城的索道永远说再见了,虽然它不曾认识我 (2011/3/9 16:36:32)

番茄说:
光看看就想回到这种地方生活,或许环境脏乱差,但内心充实无比。
和山城的索道永远说再见了,虽然它不曾认识我 (2011/3/9 16:36:16)

kel说:
第二幅,第四幅比较有意思。喧哗,浓重。生活气息的招贴画。

17,18也不错,更随意些。
(2010/11/11 6:50:55)

罡风说:
老重庆的味道,很麻辣、很江湖!喜欢这样的摄影! (2010/11/10 20:22:20)

牛大夫说:
生活其次浓重,我爱看。
我看了荷事荷地,感觉风格不一样,不是一个档次的。这跟一个人的素养有关。不单单是摄影技术和镜头贵不贵的问题。 (2010/10/27 9:39:28)

建春儿说:
非常喜欢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些怀旧,有些小幸福。17、18的控光非常让人喜欢,小林老师的人物拍摄,总是让我感受到说不出的感动。 (2010/10/26 7:48:04)

主 页 | 关于小林 | 邮 箱
微博 @小林-数码生存 | 微信 inkcn020
[TOP]